大学生心理课论文1000字范文四篇

2024-01-03   来源:大学生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心理课论文1000字范文四篇,欢迎品鉴!

第一篇: 大学生心理课论文1000字

  摘要:积极心理学关注力量和美德等人性的积极方面,致力于使生活更加富有意义。在分析独立院校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基础上,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独立院校

  独立院校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亮点,是一支蓬勃发展的新兴力量。近年来,高校心理健康受到重视,独立院校也不例外。但是,当前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沿袭了以往的消极心理学或病理心理学模式,把重点放在矫正心理问题上,既不能从根本上预防问题的出现,也不能发展学生积极的心理潜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改变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必须打破传统局面,将积极心理学引入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根据独立院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探索重要且急迫,独立院校必须结合自身自主的管理形式及灵活的用人机制,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一、积极心理学概述

  20世纪末,心理学家Seligman和Csikzentmihlyi首先提出“积极心理学”这一概念,它是利用心理学已经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和测量手段,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心理学思潮。随后,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涉足这一研究领域,成为当代心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积极心理学要求心理学家用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异于传统心理学研究。目前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积极的情绪和体验、个性特征、积极的情绪与健康以及培养天才等方向。积极的情绪和体验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其中研究最多的是主观幸福感和快乐,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积极的人格特征也是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引起较多关注的是对于乐观的研究,因为乐观让人更多地看到好的方面。积极的心理和情绪状态对保持或促进生理健康有很大的意义,可以增加人的心理资源,提升个人心理能力。

  二、独立院校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1.独立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诸多研究表明,相较于公办院校,独立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更为突出。张翔通过调查发现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普通高校学生。他认为,民办高校学生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自卑、失落感、焦虑、抑郁等。同样有研究表明,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普通高校差,有中度以上心理卫生问题的学生为7.5%。但是,也有研究表明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优于普通高校学生。据分析,独立院校大学生普遍表现出适应环境困难、人际关系障碍、自我认同感低、择业心理自卑等问题。

  2.独立院校现有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1)单一性心理咨询与治疗模式

  部分高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化,主要针对学生心理问题或障碍的咨询与矫正,但此模式仅满足部分学生的需求,缺乏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辅导与训练,不能满足广大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学校心理工作方式呈现单一性,缺乏心理健康知识的有效宣传和普及,学生自我心理保健意识较差。

  (2)简单化德育教育模式

  由于独立院校的企业化运营模式,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理解不够深入的部分原因在于教育资源有限,投入力度不够,进而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合并,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简单化行政管理模式。

  因此,我们必须积极主动地探索各种有效措施,尽早建立适合独立院校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维护模式,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独立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探

  积极心理学对于心理健康和良好心理状态的关注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一致的。因此,我们可以尝试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探索新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新途径。

  1.结合积极心理学价值取向,整合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应以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取向为引导,对各要素和目标进行整合,改变消极价值取向,以积极心理素质的培养目标替代疾病的预防目标。具体实践中,教育工作者需要调整工作方式,改变以往以个别咨询为主导的教育模式。面向全校学生加大心理健康宣传力度,从学生入校开始,展开系列的积极心理辅导与训练,增强学生自我保健意识的同时,塑造和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达到对心理问题积极预防的目标。

  2.结合积极心理学理念,完善心理健康认知

  对于独立高校学生来说,单纯的矫正问题和治疗疾病并不能让个体获得真正的健康,必须双管齐下,在治疗和矫正的同时发展个体积极的心理素质。所以,教育工作者需要理解和接纳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改变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并深入宣传。例如根据积极心理学观点,真正的心理健康不仅是无病态,而应该是心理体验积极而丰富,并发展积极的人格品质,以此传输给学生积极的心理认知体系,在此基础上提高自我心理健康水平。

  3.结合积极心理学研究内容,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努力将积极心理学融入心理健康宣传、心理课程、心理咨询三级教育体系中。首先,结合积极心理学理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营造学生人格发展的良好环境,深入广泛、切实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其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可以更多地涉及积极心理学的内容,提供积极的课堂环境,引导学生关注和培养自身的主观幸福感、自尊、自信等人格品质,构建积极的自我概念。第三,努力探索实践积极心理学在心理辅导和咨询中的作用。例如,在心理咨询中结合认知行为疗法的技术与积极心理学的原则,或组织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团体辅导,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体验积极辅导的魅力。

  总之,当前独立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取得实效,必须立足积极心理学范畴,坚持正向、能动的发展观,引导学生养成积极的人格品质与人生态度。积极教育为我们展示了发展性的教育模式,为独立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途径。

第二篇: 大学生心理课论文1000字

  摘要由于不同研究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统一认识和把握不同,所用测量工具也不同,以及经验的差异,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迄今仍是个颇具争议的问题。在当代积极心理学的心理健康观的视阈下,提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评价标准:积极的自我认知;积极的情绪情感;积极的意志行为;积极的人际关系;积极的生活态度;积极的学习能力。以期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新的方向和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观

   中图分类号:G449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2.072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当前大部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仍然以传统的心理健康标准来衡量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否,更多的是关注和消除学生的心理偏差和疾病。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大学生在面对环境适应、学业、人际关系和就业压力时,确实容易产生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心理处于健康与不健康之间,这应是常态。对于他们来说,心理健康的目标不能只是为了消除所谓的不健康的心理症状,认为无病即为健康,更重要的是关注个体积极的心理品质,强调挖掘人的内在潜能和共同天性,使大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得到提升和优化。

   1国内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由于不同研究者的心理健康观不同,以及经验的差异,所提出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较早的有马建青1992年提出的8条标准: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人格完整;自我评价正确;人际关系和谐;适应能力强;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1]近些年,翟宏等对8所大学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得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一阶18因素和二阶6因素。[2]魏杰在硕士毕业论文中,综合学生样本和专家评定意见,构建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由5个基本维度、22个评价要素构成的多维度的结构模型。[3]

   2积极心理学的心理健康观

   积极心理学思想注重个体心理的积极层面的研究,改变了人们在传统意义上把心理学仅仅认为是解决心理障碍、治疗心理疾病的错误认识。1958年,心理学家MarieJahoda在《当代积极心理健康观》一书里第一次提出了“积极心理健康”的概念。他认为,积极心理健康包括:积极的自我态度;全面的成长、发展和自我实现;整合性——一种集中统合的心理功能;自主发挥功能的能力;对现实的准确认识;能掌控自己周围的环境。[4]目前,积极心理健康的内涵有了新的发展,主要包括:情感控制;能做出合理决定;情绪调节;能建立积极的关系;自我感觉良好;知道如何善待自己;积极的人生观;良好的应对技能;交朋友的能力;幽默感;积极的自我感觉。[5]

   3大学生心理健康积极评价标准

   本文结合当代积极心理学的心理健康观,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评价标准重新定位:

   3.1积极的自我认知

   积极的自我认知包括对自我的良好准确的定位和认知,对自我的积极认同和接纳,以及不断发展和完善。这是在国内外很多理论观点中最常见的心理健康的标准,被认为是自我实现、乐观、成熟的人最重要的特征,是积极的心理机能的主要特征。[6]心理健康的大学生不会苛求自己理想化,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不会骄傲自大,过高地估价自己,也不会因为遇到一点点挫折和困难就妄自菲薄。

   3.2积极的情绪情感

   情绪情感是衡量人的心理健康的核心标准。[7]积极的情绪情感能扩展我们的心智视野,增加我们的包容性和创造力;使我们更健康、更长寿;能让我们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8]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大部分时间会处于快乐、兴趣、感激等积极的情绪情感状态,此外,他们也能合理地管理自己的情绪,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既能自尊自爱,又不会患得患失,为情绪所左右而导致言行失调。 3.3积极的意志行为

   积极的意志行为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特征之一,指一个人积极主动地确定目的任务并根据目的任务调节支配自己行动并坚持下去。[9]主要体现在:一是自觉性,能自觉制定学习、生活计划,为实现自己的设定目标而勤奋努力;二是坚韧性,不论是克服学习障碍,还是战胜家庭或疾病困难,都表现出坚强的信心和毅力;三是独立性,生活上离开父母的呵护,能够自理,思想上反抗权威,不遵循传统的规范,有独立见解;四是行动力,一旦制定好计划会马上付诸行动实施,并投注较大的热情和精力。

   3.4积极的人际关系

   心理学的大量研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都已证明,积极的人际关系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获得归属感和安全感,促进身心健康。大学生作为社会成员的一部分,有着强烈的合群需要,通过积极交往与周围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可以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体会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真情。因此,积极的人际关系的建立是大学生关注的焦点,也是衡量心理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

   3.5积极的生活态度

   积极的生活态度是用来衡量大学生是否热爱生活,是否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和追求,生活充实,乐于助人等。[10]有积极的生活态度的大学生,一定具有目标,有目的并有方向感。他们能积极面对并热爱现实生活,对未来充满信心,通过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从中享受乐趣,哪怕在困难和挑战面前,也能凭借积极向上的心态的力量克服随时都有可能袭来的消极心态。

   3.6积极的学习能力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积极的学习能力包括较高的学习兴趣,适宜的学习动机水平,正确的成就归因等,是促进大学生潜能开发的一个基础条件。心理健康的大学生有广泛的学习兴趣,他们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克服困难,积极探索,汲取养分,在学习中获得价值感和满足感。

   4结语

   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制定是一个复杂的课题,与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息息相关,同时也离不开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与社会文化。本文提出的六条大学生心理健康积极评价标准是否有助于衡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否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增强积极的心理体验、激发积极的内在潜能和优势,是否有助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完善,都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证实。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性格优势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积极干预实证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XJK014XL003)

   参考文献

   [1]马建青.心理卫生学[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1992.

   [2]翟宏,孟庆茂.大学生心理健康多维结构探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3):197-199.

   [3]魏杰.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整合的探索性研究[D].江苏:南京大学,2013.

   [4]MarieJahoda.CurrentConceptsofPositiveMentalHealth[M].NewYork:BasicBooks,1958.

   [5]孟万金,官群.積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健康观[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6(18):43-45.

   [6]买合甫来提·坎吉,蔡浩,曹新美.大学生心理健康评价标准的积极模式[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7.28(4):98-101.

   [7]王极盛,李春荣.心理与健康[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84.

   [8]塞利格曼著,洪兰译.真实的幸福[M].北京:万卷出版公司,2007:50-51.

   [9]朱翠英,胡义秋.大学生积极心理素质教育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5.

   [10]郑晓边,刘华山.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与干预[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3):44-49.

第三篇: 大学生心理课论文1000字

  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作,本文对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前提、土壤、保障和关键四个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四个方面内容,并对做好四个方面内容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浅探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前提——认识和悦纳自我。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人也是一样。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特色的、独一无二的。要保持健康的心理,大学生就必须要有自知之明,正确的认识自己和积极的悦纳自我。一是要对自己的能力、性格中的优缺点能够做客观的、恰当的自我评价,既不自傲,又不自卑。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的确定切合实际,不会提出苛刻的期望与要求,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能够做到自尊、自强和自爱。二是要积极悦纳自我。悦纳是一种自我接受的表现,悦纳自我就是对自己的本来面目持肯定、认可的态度。自我悦纳可以给予一个人前进的动力,给予生活的信心和希望。高职大学生在生活中要坦然的接受现实自我,保持乐观、开朗的性格。三是要善于发现和挖掘自己的潜力。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力,只要发挥自己的潜能并勤奋地去追求,就会取得一定的成绩,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潜能的实现不会是一个自动的过程,需要人们不断的认识自己并悦纳自己,不断的进行挖掘,发挥主观能动性,才会发挥出巨大的能量,做出一定成绩,对自我产生肯定并保持健康的心理。

   二、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土壤——良好的校园生活环境和学习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环境对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个人在集体之中,可以相互依靠互相帮助,从而增强战胜困难的力量、勇气和信心;在集体中,个人可以更加清楚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和改变自己。因此,必须营造良好的校园生活环境和工作氛围来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一是要树立良好的校园风气。良好的校园氛围对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影响十分重要,友好、民主和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就能有效减少或避免大学生成长进步中不良心理的产生。二是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使大学生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获得友谊、支持、理解,得到内心的慰藉,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增强自我价值感和力量感,降低挫折,缓解内心的冲突与苦闷,减少孤獨感和失落感,维持和促进心理健康;不良人际关系使人感到压抑、紧张、孤独和寂寞,引发内心的矛盾和冲突。

   三、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们对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目的的认知,是指我们对周围事物的看法或观点。一个人是否有正确、健康的认知方式,直接关系他的心理状况。人生观和价值观决定着人们的行为,影响着人们看问题和办事情的视角与态度。维护和保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大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起着关键作用,只要大学生有了正确的人生追求和生活目标,有了积极向上和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有了远大的理想和认识到生活的真正意义时,就会最大限度的减少和远离一些不健康心理,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一是要教育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用高尚的精神追求引领心理健康。精神追求可以统领所有的心智,使人们关注未来的事情,忽略微小的心理波动,以良好的心态投入生活和工作之中。二是扩大大学生的视野和提高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无知往往使人不能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人生观和价值观出现偏差,在工作和生活中产生偏见、浅薄和鲁莽,导致不良心理心态的出现。提高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和扩大大学生的知识面,就会使大学生能够更全面的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分清事情的是非曲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保障——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建立在完善的社会支持体系下,一个完备的社会支持网络成分包括家庭、学校、都是、朋友、以及个体与社团或学校各组织机构成员的联系。其本质就是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所能获得的外界资源情况,尤其是在面临重大困难和挫折时,其所能得到的外界物质上、精神上帮助和支持的社会关系网络。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对大学生心理的健康起着支撑和保驾护护航的作用,是大学生的情感所系、心理所依,是形成和维系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须建立高职大学生全面的社会支持系统,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一是完善学校内部的社会支持体系。大学校园是大学生主要的工作、生活、学习和娱乐的地方,校园内部的社会支持系统对高职大学生的作用是最直接的,良好的内部支持系统是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持和发展就必须在校园内部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形成互帮互助、互相关心和共同进步的内部关系,使大学生在远离亲朋好友的情况下,仍然能在心理上得到有力的支持和满足,从而保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二是完善社会支持系统。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家庭对青年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影响是最直接、最具体、最深刻和最持久的,是造成青年高职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家庭对大学生各方面工作的支持和理解,积极构建高职大学生家庭社会支持网络机制,加强拓展高职大学生和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和沟通渠道。

   参考文献:

   [1]陈少华.《人格与认知》[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11

   [2]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

第四篇: 大学生心理课论文1000字

  人一生中,每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都会遭遇一系列新的问题,都会遇到一些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新矛盾。人类成长智慧启示我们:成长中的矛盾,正是推动我们进行新的学习、获得新的适应能力的力量。本篇将择要介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般问题。希望这些知识能够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健康观、人生观,能掌握正确理解社会、文化与自我的方法,学会有效筹划自已的大学生活,尽快适应环境,接受新的挑战,以清醒的认识、积极的心态、顽强的意志走上成才之路。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整体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们在追求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关注着心理健康,作为天子骄子的大学生也不例外。现今的大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充滿着色彩浪漫的情感,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心理问题和冲突。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对作为天子娇子的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 心理健康是由心理卫生的概念延伸过来的。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心理卫生则是指一切维护心理健康的活动及研究心理健康的学问。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水平的评定,一般参照四个标准: 经验标准,即当事人按照自已的主观感受来判断自已的健康,研究者凭自已的经验对当事人 心理健康进行判定; 社会适应标准,以社会大多数人的常态为参照标准,观察当事人是否适应常态而进行心理是

  健康的判断; 统计学标准,依据对大量正常心理特征的测量取得一个常模,把当事人的心理与常模进行比较; 自身行为标准,每个人以往生活中形成稳定的行为模式,即正常标准。

  二、大学生的心理过程: 人的心理活动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有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在人的一生中,心理过程随着年龄的发展而展示出不同的特点。大学生作为特定年龄段、生活在特定环境中的社会群体,心理过程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现在记忆、思维、想象等方面。如何根据这些特性来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摆在高等院校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富强、社会发展、人类文明。

  三、大学生中常见的不良认知: 大学生对自我的不良认知主要表现为自卑。典型想法有以下几种: (1)我这么矮,别人肯定瞧不起我; (2)我长得不漂亮,肯定没有人喜欢我; (3)别人有几项比我强,我就只有认输了; (4)我什么爱好也没有,也没长处,真是没用; (5)我来自农村,家庭条件不好; (6)我表达能力不好,别人都不怎么和我说话,我人际交往不行;

  自卑有两种表现:一是与他人比较,觉得在知识、能力、体貌等方面,自已都不如别人;二是面对要做的事或试图达到的止标,怀疑自己的能力。自卑者的认知特点是:低估自已,只看到别人的优点,吸看到完成任务的困难,而忽视有利条件。把自已的成功归因于机遇,把失败归因于无能。在外表和家庭条件方面夸大他人的优势,贬低自已。这样的人生往往既自卑又自尊、敏感多疑、情绪压抑、心境烦乱、胆小怕事、优柔寡断。 大学生一方面要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既要看到自忆的优点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短处;既要看到别人的优点长处,也要看到别人的缺点短处。另一方面要悦纳自已,优点长处、缺点短处都要接受,一个人的长相、出生是无法选择的,只有悦纳自已,才是最实际明智的态度。 成功与失败不能简单归因。主观努力、个人能力强、机遇好、有外界力量相助、任务容易是获得成功的有利条件;而机遇不好、任务难度大、主观不努力、能力欠缺是造成失败的因素。要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扩大“视野”,既要看到自身因素,又要看到处部因素;既要看到客观条件,又要分析主观努力程度,从而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和相应的调整。

  四、大学生的情绪心理 大学生的心理也需要释放,他们在学业、情感、经济等方面受者困扰,压力也可能失衡,例如马家爵就是典型例子,我们应正确释放自己的压力。 控制自己的情绪也是解决压力的正确途径,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免要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要想开些,不要钻牛角尖,为了一些不值得的事情,生闷气,抽闷烟,甚至喝闷酒,这都是不应该的。 现在的大学已经不是某些人想象的那样了,太平凡了,但是同时,由于现在的大学里,已经形成了一个不好的环境,我们要适应他们,就要自己要有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他,这是一个过程。总之,有一个好的心态去面对,要学会,自己乐,同时要做一粒快乐的分子,去调动你周围的积极因素,使你总可以在一种积极的环境中,去最大限度的发挥你自已的潜力。

  五、如何正确地认识自我: 我们时常在各种报刊杂志上看到目前大学生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大学生中有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病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大学生是从为数众多的中学生中选拔出来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强的优越感和自豪感。但是与此同时,大学生则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大学生往往自视甚高,很容易受挫折,并随之发生一系列心理卫生问题。从外部环境看,当前不断变化的思想观念、社会生活环境等都对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学生必须快速适应紧张的社会生活节奏;就业竞争的加剧所带来职业选择的提前以及与之相关的高强度的心智付出等也使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进一步加大。从大学生自身看,大学正是人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化的协调发展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冲突,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往往会发生矛盾。面对这些问题,如果大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解决问题,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疾病。

  因此,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

  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亿能力减退。

  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青年期的突出特点是人的性生理在经历了从萌发到成熟的过渡之后,逐渐进入活跃状态。从心理发展的意义上说,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这是因为,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幼稚决定了这个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正在发生复杂和深刻的变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科学技术急剧发展。这种情况也会在早晚要进入社会的青年学生中引发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例如父母下岗、家庭生活发生变故、学习成绩不佳、交友失败、失恋等。这些心理问题如果总是挥之不去,日积月累,就有可能成为心理障碍而影响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

  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

大学生心理课论文1000字范文四篇

http://m.xxkjfw.com/xuexiaorudangshenqingshu/62849/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大学生对共同富裕的贡献(合集3篇)

大学生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精选五篇

大学生

大学生学习心得精选3篇

大学生

大学生对长征精神的感悟【汇编三篇】

大学生

大学生主要事迹1000字范文(通用3篇)

大学生

大学生讲思政课演讲稿集合3篇

大学生

劳模精神大学生范文(通用3篇)

大学生

大学生应该如何践行建党精神精选三篇

大学生

关于大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观点与感受【四篇】

大学生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大学生(通用4篇)

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