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建设论文1000字(锦集5篇)

2024-02-28   来源:1000字

整顿(将要的东西摆放成有秩序的样子):在现场每一项物品都必须放置在正确的地方,在需要的时候随即可取用。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城镇建设论文1000字(锦集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 小城镇建设论文1000字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生态环境的状况也在不断地恶化,其中最显著的问题就是水污染的问题。城市污水的大量排放,不仅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还会影响城镇居民的日常生活,甚至给城镇居民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威胁,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本文就从城镇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角度来对影响城镇水污染的因素以及治理的有效措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城镇与环境;协调发展;城镇水污染

人與自然应当是和谐发展的关系,城市建设的过程也应当是改造和完善人们生活环境的过程,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人们应当思考怎样才能够保护好原本的生存环境,让其可以更好地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水污染问题开始逐渐突出,并且从目前的治理情况来看,我国对城镇水污染的治理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未来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1当前城镇与环境协调发展下城镇水污染治理的难点

目前水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城镇发展的首要问题,大量的湖泊河流都已经被污染,我们必须要从源头抓起做好相关的污水处理工作。但是从目前我国的水污染治理情况来看,虽然我国已经配套了相关的水污染治理标准规范,但是相关的政策法规、体系并不是很健全,监督管理体制也有待优化,再加上工业产业结构的不合理,这些都加大了水污染治理的难度[1]。当前城镇水污染治理的困难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管线建设

通常情况下在对城镇废水进行处理之前首先要对其进行明确的分类,这是水污染治理的基本措施。具体的可以按照网格式、分区式的方式来对废水进行处理,可以首先将一般的废水处理之后再次利用;如果是工业废水的话,由于其中含有很多的污染物和有毒物质,如果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危害,所以要先经过专业的化学处理之后再进行排放,这样一来也给管道建设增加了难度。要知道网格化的管道铺设从施工和资金投入方面来看都是一项非常大的过程,在城镇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作为保证才可以在不破坏城镇景观的前提下开展管道铺设工作,但是从我国目前的城镇建设情况来看,想要达到这种效果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1.2水体污染物的处理

现阶段很多规模比较小的城镇只是建立了小型的污水处理厂,一些高浓度污染的废水根本没有办法得到处理,这样一来就会导致很多的水体污染物没有经过处理就会排入到河道中,导致出现二次污染的情况[2]。另外,很多地区的污水处理设备都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甚至污水处理设备使用人员都没有掌握专业的操作技能,这样一来就导致污水处理的效果大打折扣。

1.3污水厂影响周围环境

虽然污水在排放之前会经过各种工艺的处理,达标之后才会排放,但是经过污水排放的污泥堆积在土壤中却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污水处理厂周围的土地大多也都是臭气熏天,这样一来城镇居民的生活环境就难以得到保证,甚至居民的日常生活用水也会受到影响,不利于城镇建设的顺利进行。在城镇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背景下对城镇水污染问题进行治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很多的方面,资金、技术、设备、人员、政策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因此社会各界应当共同努力,完成人和自然共同发展的长远目标。

2城镇与环境协调发展下治理城镇水污染的具体措施

2.1加大资金投入,全面建设治理工程

政府是治理城镇水污染的主体,各级政府部门应当积极响应“十一五”城镇污水处理规划,严格落实对重点流域水污染的治理工作。另外,政府也应当不断加大对城镇污水处理的财政投入,大力支持城镇水污染的治理工作,同时政府也要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积极投入到水污染治理项目的信贷项目中来,帮助提升城镇水污染领域的金融服务[3]。不仅如此,政府也应当加快对老城区供水管道的改造,大力推进水资源节约项目,落实和完善城镇污水处理再生利用技术政策,加快城镇水环境治理的步伐,从而逐步建立起完善的水循环体系,改善城镇与环境协调发展下的城镇水污染问题。

2.2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科学的制度作为支持,水污染治理工作也是如此。具体地可以从立法、检查以及调整水价这三个方面来进行。首先要修订一系列保证城镇水污染治理工作顺利进行的法律法规,并建立国家监察、地方监管的减排体制;然后还应当对水价进行调整,像现阶段实行的阶梯水价就是这个道理,它可以很好地约束居民的用水行为,减少浪费水资源的情况出现[4]。另外,国家也应当对水污染治理的财政税收政策进行调整,针对节水治理产品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大力推进城镇与环境协调发展下的城镇水污染治理的进程。 2.3优化产业结构,降低污染程度

在城镇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背景下进行城镇水污染治理,仅仅靠对居民用水进行约束是远远不够的,政府还应当加强对高污染行业的监督,控制高污染行业的过快发展;另外,国家也应当不断地完善相关政策,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支持服務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在产业调整的过程中,地方政府也应当根据当地的水体情况来科学地制定水污染准入条件,对水污染的增量进行严格的控制,确保城镇与环境可以实现协调发展。

2.4加大监管力度,严惩违法行为

一是要建立完善的污染减排监管体系,并明确相关的污水处理指标,对污水排放企业进行严格的监管;二是应当加强对配套管网的建设,在污水处理厂内部安装在线监控系统,并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污水处理厂绩效评估体系来帮助激励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监管的过程中一旦发现没有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污水处理的企业就应当及时勒令整改,另外也应当定期开展污染物减排专项检查工作,对重点污染源进行严格的监督检查,同时也应当在监管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公众监督的作用,这样一来可以有效提高监管工作的效率,有利于提升城镇与环境协调发展下的城镇水污染治理的水平[5]。

2.5推进行业改革,加大技术研发的力度

国家“十一五”计划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开展水体污染专项控制和治理,大力开展水污染治理高效低耗技术的研发,同时加快城镇水污染治理技术的产业化推广,加大对水污染治理产品研发的资金投入。另外,也应当加强国际交流,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水污染治理经验,引进国外的水污染治理技术,不断地扩宽国际合作的范围,推进城镇水污染治理产业的健康发展,提升水污染治理的效率,实现城镇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城镇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使得工业化发展的步伐不断地加快,同时污水排放的情况也开始逐渐地加剧,这也直接引发了城镇水污染问题,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为了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证居民的正常生活,我们必须要采取科学的措施来治理水污染问题,加大节能减排的力度,减少生活用水、工业污水的排放,不断地提升城镇污水处理的水平,提高城镇环境的质量,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璐倩.我国城镇水污染治理技术探析[J].科技传播,2013(013):97-97+82.

[2]李俊,汤俊峰,杨勇.我国城镇水污染治理技术探析[J].地球,2014(003):227.

[3]焦志强.小城镇水污染综合治理监管体系探讨[J].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12(7):24.

[4]陈贵.城市水污染治理的企业化运作机制研究[J].科技资讯,2008(015):246-247.

[5]于峰,林建光.我国小城镇水污染治理措施探析[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9(09):42-44.

第2篇: 小城镇建设论文1000字

    【摘要】本文就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技术方案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就常见设计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解决办法,认为城市道路交通设计应结合现实状况,有效落实因地制宜的基本概念,保证各个设计理念与城镇的发展特色等现实情况相结合,保证设计的各个内容与方法同城市的总体规划和详细定位有效适应,方能让城镇化的发展品质有明显的提高,从而更加体现出其特殊性。

【关键词】城镇;道路交通;设计技术

【中图分类号】TU9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3362(2020)08-0032-02

1.城镇道路交通工程设计的重要意义

在我国的基础设施建造过程中,城市道路交通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元素,城市道路也是汽车和行人外出的最基本交通载体,道路建设项目的推进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道路交通项目开展切实合理的规划设计,对城镇建设发展品质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密切关注,以提高人们的交通出行品质及生产生活水平。

2.城镇道路交通工程设计原则

2.1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为了确保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当前城市交通工程的规划注重全面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全面实行低碳绿色通行。落实这一理念,需要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以及设计全面体现出安全性、通达性及融合性,才能让城镇道路交通的通过率和运行效果有明显提高。

2.2要贯彻落实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

对城市道路交通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全面结合现实状况有效落实因地制宜的基本概念,保证各个设计理念以及城镇的发展特色与现实情况相结合,保证设计的各个内容与方法同城市的总体规划和具体定位有效适应,如此方能促使城镇化的发展品质得以提高,从而更加体现出其独特的一面。为了体现不同地区的差别和个性特征,在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时,要全面把控建设地区的详细状况。道路规划设计应结合城市的发展进程,让城镇道路建设同城市发展战略与计划整体结合[1]。

3.城镇道路交通工程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交通拥堵问题特别严重

就现实交通状况来讲,在城镇道路交通运行的过程中,汽车交通堵塞情况渐渐地加重,特别是大中城市的道路交通中,汽车流量太大,道路又较为狭窄,致使交通运行的压力渐渐增大,进而加剧了道路交通的拥堵情况。虽有大城市的前车之鉴,然而依然有一些中小型城镇并没有意识到交通堵塞问题的严重性,在道路交通规划和设计之初,未能充分考虑对道路进行适度的拓宽以及增大强度的必要性。

3.2道路交通工程设计不够科学合理

在道路交通运行过程中,通常在城镇道路交通堵塞情况发生之后,再对道路进行相关补充,并重新开展规划,但是这样就会导致许多已建完的或在建的基础设施都要进行相应的改动,无疑会增大道路交通建设的难度及工作量,得不偿失。因此,为了避免大的改动,有关部门在现有条件及状况的基础上,对具体的路口、交叉口、路段等有关内容进行相应的补救式设计,来弥补不足。但如今,随着交通压力的加剧,这类补救方式的作用及效果越来越难以满足道路交通的实际需要了,这就陷入了“整治——堵塞——再整治——再拥堵”的非良性循环之中,进而增大道路交通运行的压力。

3.3城市规划阶段并没有展开切实合理的设计

从整体看,城市道路交通项目存在的问题,大多由于城市在规划之初没有开展科学的规划,缺少合理而有效的设计方案,未能从长久的发展角度去对城市道路交通进行规划设计。因此,若能在设计以及规划之初做到充分考虑及统筹安排,就能够让负面的影响降到最小,进而从根源上消除许多问题。

4.城市道路交通工程的设计技术

4.1进一步把握好道路的功能定位情况

在道路交通设计工作中,需要重点把控与确立道路的功能性,这也是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规划工作的根本所在,且后期的各项工作都是以此为标准进行的。明确城市的道路交通功能,不只是要明确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的交通运载能力,还要全面理清道路交通的参与者情况,重点管控好道路四周路网的所有情况等等,基于此提出城市道路的整体发展方向。关于道路交通功能定位,并不是道路交通工程的规划人员就能决定的,而是需要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就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和用地规划等内容的可行性进行研讨,最后才确定道路的功能定位。

4.2适度拓宽城镇的机动车道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车的数量也逐渐增多,在城市道路交通运输之中,小型载客汽车依然占据主要地位,这种情况下,传统的道路横截面设计越来越不能有效满足现代道路交通运行及发展的需求了。所以,在做道路交通规划之时,相关设计人员要依据城市道路交通工程的功能定位情况,科学合理地规划和设计机动车道路方案,并结合现实需要不断优化和完善方案,确保设计的机动车道路的宽度能满足实际要求,既有利于提高土地的使用率,又能最大化地保证城市道路的便捷性及交通运行的通畅性。

4.3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设计好横断面的形式

做好横断面设计,就要全面明确城市道路系统能力的等级分类方式,对其分级来讲,所涉及的基础性要求主要有:

(1)城镇道路等级分成四种,即支路、次干路、主干路、快速路。次干路、主干路、快速路又分成了两个类别,一类主要针对新城区的,二类主要针对旧城区的;支路可分成三个类别,一类主要是生活服务型的街道,二类主要是对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交通服务道路,三类主要是对于自行车道慢行道路。

(2)要重点根据道路功能定位分级要求,所涉及的要求主要包含下列几个方面:断面分配及其形式、交叉路口、道路边停车、道路网络规划设计方式标准、分隔设施规定等。要对断面形式展开科学高效的规划,在最大限度上合理地降低物理方面的特点,在交通流发生相应变化的时候,能够确保道路的合理使用。行人和非机动车要尽量在一个水平面上。而对于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则可使用高差的办法对其隔开,而并非使用隔离带对其分隔。

4.4以总体交通组织策略为核心,统筹各种交通方式

以某县级城市的道路交通建设工作为例,依据其县城道路交通特点,找出该县城以慢行交通为先当作整体交通组织的方式。在整体策略的指引之下,从空间分布以及资源配比上,全面考量慢性交通的要求,在空间分布规划稳定安静交通区域,限制其汽车行驶速率;资源分配上慢行道路占据道路整体的一半,道路网络密度上慢行道路交通也大大高于机动车交通。更关键的是从交通组织上,全面考量各类交通方式的统筹调整,通过合理疏导汽车出行来确保慢行交通为先[2]。县城之中禁止大面积地设立公用停车区域,机动车停车以房屋建筑相配建筑为主,公用停车区域重点设置在公园绿化带和旅游设施位置,为观光者提供服务。对外地游客鼓励低碳出行,并且设立旅游公交车线路,贯穿整个旅游线路及设施。把旅游车集体停放在旅游停车区域,降低县城内的道路交通量,确保慢行交通环境。

4.5合理设计特色景观

在对城市道路交通进行规划的时候,要保障道路两旁的绿化与城市建设的特点相匹配,突显绿化的特色以及城市底蕴的特征,树立城市的名片,在对交通工程实施规划设计之时,设计人员要依据道路施工现场的现实状况,充分调整和掌握当地的地形、地质、地貌等等,并依据此设计出科学可行的方案。比如,在对于横截面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应尽量使用阶梯式或者错台式等形式的设计方法,如此能够使道路交通规划以及施工建设的成本充分降低,同时,也能够有效地保持城市的原始风貌,让城市化发展更具特点,还可以最大化地提高城市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

5.结论

总而言之,在当前我国的城镇道路交通工程设计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此,要全面细致地分析和探究,把握问题的根源,从而提出更切实可行的设计技术和方案,在实践的过程中,针对各项设计策略和实施措施进行有效落实,进一步提升道路运行水平,从而推动我国城镇道路交通事业快速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宏强.城市道路交通分析与交通工程设计技术分析[J].河南科技,2018,No.642(11):98-99.

[2]黄华.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技术方法的完善及实践[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9(12):56.

第3篇: 小城镇建设论文1000字

摘要:结合示范小城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土壤污染分析的特点,总结了该类环评项目中开展土壤污染评价的思路和方法。介绍区内企业土壤污染的排查方式,归纳不同行业土壤特征污染物的分类,指出土壤污染现状评价的标准,汇总各类受污染土壤的修复措施,并结合相关环保法律法规,对相关责任方的职责加以明确。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论文3000字

近年来,蓬勃兴起的小城镇正成为中国农村经济快速增长的新特征。随着对小城镇问题研究和认识的不断深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小城镇发展的政策措施。然而,目前,小城镇规模偏小,小城镇的电力、交通、供水、住宅、餐饮以及商业服务、社区服务等的发展不充分,再加之农民居住较分散,不集中,使得小城镇对农村人口和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较弱;小城镇对乡镇企业的集中度较低,发展缓慢;小城镇重复建设严重,各地都只从小局部考虑,视野不宽眼光不远,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也浪费了耕地;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我国长期实行的以商品粮供应为标准来划分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造成了农村工业化、非农化与城市化、实际职业与户口身份登—记脱节,严重阻碍农村富余劳动力流入小城镇;建设资金不足等等问题。

1示范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示范小城镇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得到长足的发展,但是示范小城镇建设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并已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城镇化进程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1.1建筑生态文化,行政化严重

我国城镇化的动力主体是政府,具有明显的超经济性。长期以来政府行为左右城镇化。这种政府发动型的城镇化使得城镇的数量和发展行政化严重,形成了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两位一体的城镇网络。可以说,每级政权都将非农产业集中于自己的周围。这种城镇网络的主要优点是各级政权可以集中有限的生产要素重点发展政权所在地的非农产业,其缺陷就在于容易造成政府利用权力对企业进行过多的干预。由于政府是确立城镇化过程的主体,政府能通过各种强有力的措施来限制农村人口向城镇的盲目转移。同时,政府也可以根据某种目标进行爆发式的城镇化。行政化手段可以使政府采取强有力的方式从农业中积累城镇化初始阶段的建设资金。这种积累方式主要是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来进行隐性积累。

1.2小城镇设置过多,规模过小

目前全国有小城镇有19000多个.由省政府确定的中心镇有200多个。首先从镇区规模看,这些中心镇镇区规模只有2平方公里,驻区人口平均仅为1万多人。一般建制镇的规模就更小了,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建制镇镇区的平均人口不足4000人。许多所谓的镇其实名不符实,再从镇域规模看,根据国内外的资料,从城镇的人口分布、资源状况、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保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小城镇镇域人口应在5至10万人左右比较合适。尚达不到适宜人口下限的要求。然而这些小城镇都各自为政,进行工业区、居住区、商贸区、行政区规划,按城市规划铺开摊子搞基础设施建设,造成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浪费。

1.3规划缺乏科学性,特色不明显。

虽然每个示范小城镇都有一个总体规划,但有些总体规划质量不高,缺乏科学性。同时,除总体规划外,没有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土地利用、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专业规划与之配套,缺乏规划的完整性、连续性和可操作性。因此,在示范小城镇建设过程中缺乏充分的规划依据。这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布局不尽合理;二是发展规划滞后;三是示范小城镇建筑规划缺乏民俗特色。示范小城镇建设中,忽视了自身特色,不顾客观条件和发展需求,特别是在示范小城镇建设中忽视民俗文化传统和地域特色的现象非常突出。

1.4管理滞后,政策体系不配套。

示范小城镇的管理水平普遍较低,主要表现在:一是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机制不能适应城镇对周边的扩散效应。二是管理手段落后,尚未形成有效的示范小城镇管理运行系统。三是人员膨胀,机构臃肿。据有关方面调查,现在好多的乡镇入不敷出,经济拮据,因此没有正常、稳定的财政收入做支撑,维护乡镇政府的正常运转、行使公正的政府职能变得越来越困难,严重影响了乡镇政府在示范小城镇规划与建设方面能力的发挥。四是促进示范小城镇发展的政策不够完善。

2加强示范小城镇建设建议

2.1转变示范小城镇政府职能,加强政策透明度。

作为基层的行政组织,示范小城镇政府的政府职能涉及到所辖区域内农业、工业、商业、金融、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因而政府行为方式的优劣、管理水平的高低、职能结构是否合理等直接影响着示范小城镇建设成果的优劣,影响着人民的生活。因此,必须逐步改革和完善示范小城镇政府职能,从单纯的官僚式管理转变成平等的服务型管理,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管理方式,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还应完善示范小城镇建设体系,制定出相对合理即符合地域和民俗特点的小城镇建设策略,并且通过各种宣传渠道,加大政策透明度。

2.2做好规划是示范小城镇建设的前提

做好规划是示范小城镇建设的第一要务。严格按照住建部“规划起点高,建设标准高,具有超前性”的要求,本着“科学规划,正确引导,群策群力,加快发展”的原则,在充分挖掘和分析本地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各方面特点的基础上,立足当前,放眼长远,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示范小城镇建设发展规划。规划既要具备前瞻性,又要具备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从而达到建设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交通便利、设施配套、居住舒适、环境优美的示范小城镇的总体目标。执行规划过程也是法律实施的过程。它是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在一些地方因受权力的制约,规划的法律效力显得苍白无力,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重建设轻规划的现象屡见不鲜,导致建设资源的浪费。对此,需要国家赋予规划更高的法律地位,让它的法律严肃性雷打不动,神圣不可侵犯,从而减少行政干预。

2.3处理好示范小城镇建设中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示范小城镇建设无一例外地包括道路、水电、通讯、市场、文化娱乐等基础设施建设,这是共性。但我们决不能因为有了共性,就弱化个性,搞成千镇一面。我们从各地示范小城镇建设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到,城镇建设的面貌大体相同,一味模仿大中城市的建设模式:在建筑模式上,建筑风格单调、呆板;在产业上,样样都有,没有形成支柱产业。一个有吸引力的城镇必须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这种特色是其内在素质的外部表现,是地域的分野,是历史、文化的积淀。任何一座城镇,不论它发达还是不发达,总有独具特色的人文资源。这类人文资源越是地方的,就越是人类的。凡是独具特色的人文资源,就是构成一个地方特色的要素。对于这种资源,要在保护其完好的基础上,加以开发和聚集,以形成一座城镇的特色。

参考文献

[1]朱选功.城市化与小城镇建设的利弊分析[J].城市经济、区域经济,2000,(7):6-9.

特别说明:本网站内容都来源于互联网,供浏览者学习、欣赏,使用原则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使用者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此外,使用者如对本网站内容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力人的许可。

第4篇: 小城镇建设论文1000字

       摘 要 以江西省赣州市为例, 分析了当前农村城镇化的现状,并针对思想观念落后、农村城镇规模小、资金不足、城镇规划布局水平低四个具体问题 ,提出了转变思想观念、控制城镇规模、多渠道筹集资金、合理规划布局等可行性的方案和对策,有利于农村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 。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农村 城镇化

1 农村城镇化与可持续发展概念

1.1 农村城镇化

所谓城镇化,是指 社会 生产力在 工业 化和信息化的基础上,在 经济 结构、人居环境、人口素质等领域,由传统农业经济到 现代 化城镇经济、传统农业文明到现代城镇文明的转变过程。 中国 城镇化 理论 的二元性是指城镇化可分为城市化和农村城镇化。城市化指的是人口向城市的集中过程,而农村城镇化指的是农村人口向县域范围内的城镇(建制镇)和集镇(非农产业集聚地)的集中过程。总之,农村城镇化是指在农村经济飞速发展和现代化城镇文明广泛扩散的前提下,由于农村社区的居民住宅、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等客观条件日益完善,农村居民的思想观念、人生观和世界观等主观因素日益现代化,农村社区与城镇社区的本质差别逐步缩小甚至消失,致使住在农村社区的居民也能够享受到现代城镇文明,农村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精神生活条件都实现了城镇化的过程。

1.2 可持续发展

1987年,以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为首的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中首次使用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1995年,世界资源 研究 所定义为“不降低环境质量和不破坏世界 自然 资源基础的经济发展”,同年召开的中国“全国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研讨会上”,给可持续发展下的定义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点就是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其核心就是生态与经济相协调。总之,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是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健康协调发展,它要解决的是人类发展的无限需求与有限的自然资源之间的基本矛盾。

2 农村城镇化发展的现状

有首歌谣这样唱道:“市民笑,农民跳;农民笑,市民跳。”这是中国城乡矛盾、工农差别一定程度的反映。谷贱伤农,谷贵伤工。当前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协调城乡关系、缩小城乡差距问题交织在一起,正处于城乡差距、工农差距、人均GDP绝对差距迅速扩大阶段,在可预见的一段时间内总体局势不可能出现缩小迹象。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2001年为1:2.91,2002年为1:3.11,2003年为1:3.2。造成差距扩大的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在短期内还难以改变。那么,如何逐步减小差距扩大的加速度呢,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加速发展城镇化是一条重要举措。

2003年末,江西赣州市户籍总人口831.20万人,比年初增加12.7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71.98万人,占80.84%,比上年下降0.97个百分点,市镇人口159.22万人,占19.16%。赣州市共有283个乡(镇),乡镇数比上年减少10个,其中城镇数超过20个的有3个县市,具体分布如表2。

从以上统计资料看,赣州市属各县城镇化率普遍偏底,大部分处于20%以下,远低于全国的40%,平均城镇人口数在0.5万以下,小城镇数目多数在15个县以上。城镇数目少的县相对城镇化率较高,如章贡、大余、全南、定南,城镇数目多的县相对城镇化率较低,如兴国、赣县、会昌、瑞金。

可以看出,随着经济的发展,赣州城镇人口逐年增加,城镇化率也逐年提升,城镇人口增加的速度超过总人口增加的速度。

赣州市城乡居民收入对比。200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 723元,比上年增加548元,增长8.8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 240元,增加49元,增长2.24%。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城镇为39.6%,农村为51.08%。年末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3328元,比年初增加492元。城市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0.83m2,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6.15m2,其中钢筋混泥土面积8.78m2。全市农村贫困人口22万人,比上年减少1.96万人。

存在的问题。一是思想观念落后。这种错误观念既妨碍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的战略转移,也 影响 农村土地向非农土地的合理流向。二是城镇规模小,过度城镇化现象严重,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不明显。三是资金不足。一方面,赣南作为有名的革命老区,经济基础薄弱,绝大多数城镇都是“吃饭”财政,根本不可能对农村城镇化进行投资建设;另一方面,民间力量薄弱, 企业 规模小,实力不强,难以支撑城镇化建设。由于资金难以到位,导致城镇基础设施欠缺,城镇缺乏吸引力。四是城镇规划布局水平低,缺乏 科学 的农村城镇化体系,特别是一些地方城镇中出现的“一任书记一个样,书记走了全变样”的问题,缺乏应有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3 可持续发展的农村城镇化对策

3.1 转变思想观念,建立可持续 发展 的 农村 城镇化理念

农村城镇化要坚持“以人为本”思想,以人为中心,使人口、 经济 、资源、环境和 社会 协调发展,以确保满足当代和后代的需要。也就是说,在赣州市农村城镇化建设中,必须牢牢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深入 学习 可持续发展 理论 ,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实施农村城镇化中重要作用的认识。让他们树立市场竞争意识,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利益。

3.2 严格控制农村城镇的数量,增强农村城镇国际竞争力

农村城镇化建设要摒弃传统的“小而全”模式,实现由数量型到质量型转变。我们必须加大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的力度和强度,以集中发展乡镇 企业 和转移农村人口为目标,针对赣南人口居住分散的实际,可以以县为单位,规划5~7个中心城镇,扩大那些区位优势强资源条件好、人口规模大的中心城镇的管理权限和管辖范围,并采取优惠的土地、税收、户籍等政策,鼓励乡镇企业和人口向中心城镇集中。

3.3 多渠道筹集资金并管理好资金,加速农村城镇化建设

为了改变当前赣州市农村城镇化建设资金短缺、设施不完善的状况,必须突破传统的体制与模式,探索适合地方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同时,还要在有效的社会监督下,使有限的建设资金合理使用于最需要的项目上,争取较好的经济效益。 目前 ,赣州市农村城镇化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有有偿使用土地的收入、乡镇企业出资、社会集资、上级政府补助、有关职能部门支持等。少数乡镇有一定的财政性投入,一部分乡镇从银行贷款投入设施建设,也有依法出租经营权筹资,开放民营投资与经营某些设施投资等资金筹措方式,部分城镇还可以采用城镇户口商品化的手段,即农民可以花钱买到城镇户口,城镇政府可以用卖户口的钱来搞建设,一举两得。另外,贫困乡镇的政府可以动员群众参加义务劳动,或以工代赈,以工抵交部分应缴纳的费用,使群众和镇政府都获得收益。

3.4 科学 合理规划城镇布局,构建个性化城镇

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必须以规划为龙头,完善规划体系,强化规划的 法律 地位和权威。与此同时,还要有经营城市的理念,强化规划和经营,能够统筹兼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从单个城镇看,赣州市有不少城镇建设很漂亮,但如果将其放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用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标准来衡量,就很难说这些城镇的布局是合理的。因此,农村城镇的规划,不能只着眼于单个城镇的发展,而是要从区域经济整体发展的高度和思路来设计规划,只有将局部的、个体的城镇放到区域经济的整体中建设发展,才能形成区域内合理有序的城镇群体结构。否则,即使单个城镇规划得再好,也会限制区域优势的形成和发挥。在农村城镇发展的同时,搞好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

4 结语

2004年9月16~18日,首届“长三角城乡一体化论坛”在浙江嘉兴召开,这次论坛强调,我们应尽快打破城乡分割对立的二元体制,创造平等统一的新型城乡关系,小城镇规划和建设必须“以人为本”,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结合对赣州市属各县农村城镇化的现状 分析 , 中国 农村城镇化在未来的发展应坚持“完善、减少、发展”的三位一体战略,逐步提高农村的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加速全国的农村城镇化进程,使农村城镇化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 文献

1 陈家骆,李国凡,朱霞.小城镇建设管理手册

[M].北京:中国建筑 工业 出版社,2002

2 胡顺延,周明祖,水延凯等.中国城镇化发展

战略[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

第5篇: 小城镇建设论文1000字

摘要:镇宁自治县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着力打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山水城市和美丽乡村,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百花齐放”。

镇宁自治县以“产业兴城镇、绿色显安宁”为主题,按照“全域镇宁、产城互动、景城一体、城乡统筹”要求,大力建设以“五型城市”为载体的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力求“建一流精品,传千年经典”。

应势而谋提高城镇化质量

镇宁抢抓安顺被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和镇宁深化县城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县的政策机遇,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着力打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山水城市和美丽乡村,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百花齐放”。

抓产城融合。坚持以园区建设为平台,以三次产业为支撑,产、城、园联动,实现空间上产城共进、布局上功能分区,建设充满活力的开放创新型城市。

优化工业园区布局,构成三大工业产业园区鼎足成型,就地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6260人就业。促进山地农业产业与城镇化互动融合,各级各类农业产业示范园各具特色,带动1.07万农民增收致富。推动总部经济与城镇化耦合发展,晨春石业、顺立达纺织、汇景纸业、天韵石尚等基地总部先后启动建设,西南石材交易中心、镇宁电商物流产业园建设如火如荼,实现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互动、相互支撑。

抓绿色协调。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规划设计充分融合镇宁独特的自然风光与历史文化元素,建设内涵多元的山水田园型、绿色生态型、历史文化型城市。

做好山与水的文章。紧紧围绕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目标,依山傍水进行规划发展,建设真武山、云盘山、蝴蝶山、青龙山等一批山体公园,打造红旗湖公园,推进白马湖森林公园建设,美化穿城河沿岸生态景观,山水田园城市初具规模。经营好绿色生态资源。重点实施城市绿化工程,推进山体、通道、道路、景观绿化建设,打造百里绿色长廊,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9.32%,绿色生态的城市概念深入人心。

丰富城市内涵。充分运用好民族元素和历史文化元素,推进城镇化与旅游产业化结合,开发旅游景区景点,新建陆瑞光纪念馆、安庄卫古城门,打造独具民族特色的千年布依古寨——高荡村,重塑马鞍山合作社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季节包工”改革创新精神,新型城镇的历史文化内涵更加丰富。抓城乡统筹。经过示范带动、梯次推进、辐射发展,不断优化城乡布局,做大城区、做特城镇、做美乡村,着力打造宜居宜游型城市。

抓好特色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

以“8+1”“8+X”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示范城镇基础设施完善和产业发展。进取探索“1+N”建设模式,镇村联动推出一批美丽乡村。

着力补齐城市功能短板。建成改造镇乐公路、西南外环公路、南外环公路、工业园区延长线等8条主干道路,打通望安桥连接线、二桥路双向连接线等8条“断头路”,进一步完善环翠新区路网,实施南北大街延伸工程,城区道路通达本事显着提升。经过PPP模式新建两个机械停车场,实施东大街绿色停车场改造等工程,城区新增停车位4791个。

合理转移农业人口。围绕“一分三向”模式,经过引进规模企业、组织技能培训、供给项目扶持等措施,进取引导农村转移人口向中心城区、小城镇、美丽乡村集聚,城区人口到达8.46万人,城乡融合水平进一步提升。

顺势而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初见成效

镇宁着力建设独具特色、功能完善的宜居城镇和美丽乡村,全县城乡建设的档次和品位得到进一步提升,城市面貌大为改观,服务功能日趋完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更为优化,让居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拉动投资和消费需求,经济发展活力持续增强。2015年以来,全县先后投入资金49.77亿元,实施城镇化建设项目44个,大幅改善城乡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推进餐饮、住宿、娱乐、商贸中心提质发展,以城镇化建设拉动消费,有效激活经济发展动力。

协调推进建设和管理,城乡生活环境持续美化。以“礼貌在行动·满意在镇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立为抓手,统筹推进城乡绿化美化亮化工程,不断提升城镇整体形象。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完善服务管理机制,城区产城景一体化凸显。江龙、丁旗等示范小城镇建设初具雏形,大寨、龙井、高荡等美丽乡村串起乡村旅游“项链”,河道两岸、山体公园、城乡道路、临街楼宇等绿化美化亮化景观交相辉映,呈现出“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城乡共美”的美丽画卷。

统筹经济发展和民生建设,人民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把群众利益、安全便捷作为城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点实施一批民生改善工程。完成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2.8万户,建设新二中,启动镇宁民族中学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工业促进就业、城镇带动就业项目,“十二五”

以来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85万人。大力开展医药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县人民医院创立二甲综合医院和新医院建设工作有序推进,中医院新院今年内投入使用。

乘势而上加快同步小康建设步伐

镇宁自治县在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小城镇建设中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必须的阶段性成效。实践证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做到以下几方面:

必须要有科学规划的引领。镇宁准确把握生态旅游城市、特色轻工业发展城市的定位,突出产业、绿色、历史、民族、人文等元素,提高规划的引领作用,努力实现现代城市功能和传统文化传承的有机结合。

必须有社会各界的看齐参与

坚持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各乡(镇、街道)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等自觉向县委、县政府看齐,提振精气神,既充分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活力、潜能,又进取调动了社会各界对城市建设管理的参与性、主动性,构成通力协作、支持共建的良好氛围。

必须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坚持用改革的举措、创新的思路、超常规的办法,深化新型城镇化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加大投融资力度,采取金融贷款、PPP公私合营、融资代建等创新模式,融资42.74亿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5.9%,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旅游产业化“四个轮子”一齐转。

百舸争流千帆竞,借海扬帆奋者先。站在新的起点,镇宁自治县委、县政府将以“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为行动指南,带领全县38万各族同胞进一步崇正强信、凝心聚力、勇为善成,更加有效地***难题,更加快速地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协调发展,为“康庄福民”打下坚实基础,努力加快与全市全省全国同步小康步伐。

小城镇建设论文1000字(锦集5篇)

http://m.xxkjfw.com/rudangshenqingshufanwen/74208/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优秀共青团干部事迹材料1000字三篇

1000字

土木工程实习总结1000字(锦集3篇)

1000字

纪检部退部申请书1000字(通用3篇)

1000字

小学生优秀少先队员主要事迹1000字五篇

1000字

中国司法观后感1000字汇编3篇

1000字

自我心理健康报告1000字范文(精选五篇)

1000字

最美志愿者主要事迹1000字左右(合集四篇)

1000字

我对劳动的认识1000字精选5篇

1000字

领风者观后感1000字范文(精选5篇)

1000字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心得体会1000字(锦集5篇)

1000字